记者最近在部分地区调研了解到,一些地方政府一边是财力有限、民生资金缺乏,债务压力大,一边却“拍脑袋”决策,甚至打着“改善民生”的旗号建设形象工程、奢华工程、浪费工程,引起当地群众不满。(8月6日北青网)
近日,网络上曝光了一些地区,挂着“贫困县”的牌子,却花重金在将县城装扮的奢华无比。比如,房县将会议中心建成形似世博园中国馆的大气恢宏,新行政中心更是超投资、超占地。同样,在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安徽宿州市灵璧县,在高速公路入口通往县城的连接线上,建设了长达8公里的景观大道,光这些路灯一年的电费都要将近300万元。
例子中的都是人们熟知的贫困县,然而这些贫困县并没有将地方财政用于脱贫致富,改善民生上,甚至是打着“改善民生”的旗号,将上级拨付的资金用来修建这些奢华浪费的形象工程。贫困县扎堆的奢靡建筑,尴尬了谁?
十八大之后,中央厉行节约,反对铺张浪费的精神就在全国各地的贯彻执行起来,也明令禁止新建楼堂馆所。但作为贫困县的政府领导,要想在任期内做出点政绩,最快的就是建些面子工程、形象工程,从外观上“脱贫致富”。
诚然,政府将面子搞上去了,但群众却并没有真正脱贫。而且,这些形象工程从一定程度上对群众的日常生活也造成了影响。有群众反映,由于路灯用电量大,电网难以承受,晚上农村经常停电,而且这些形象工程让政府负债累累,根本无力再投入到实际的民生项目中,群众仍然没有走出贫困的窘境。
这些造价不菲、外形怪异、没有实际用途、借债建设的所谓城市景观建筑,不仅引起了一片舆论的骂声,而且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想象。为何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,各个地方的政府领导都愿意花大力气呢?
众所周知,政府工程建设是一块“肥田”,能从中捞到不少好处。纵观近段时间落马的高官,许多无不是在一些工程项目上滋生出的腐败问题。政府的工程成了贪官与不法商人利益输送的“温床”,让一些贫困县的官员成功“脱贫致富”。
作为贫困县,本该致力于如何带领当地贫困群众脱贫,然而由于政绩观的扭曲,让一些干部被眼前的利益诱惑,搞出这些面子工程花样,没让群众脱贫,倒是让自己致富了。如果没有严格的制约机制,没有严格的监督管理,类似的情形还会逐步上演,尴尬了公仆的形象和为人民服务的责任。
| ||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