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段乡党委书记谭在甡来到小王村召开群众座谈会。王加平扯着嗓子发牢骚:“我们村在缺水中煎熬15年了,都不敢种粮了,这事政府为啥一直解决不了?”(中国农业网8月6日)
“农民发牢骚,说明我们‘三农’工作抓得还不够,如果工作早做、多做、做好了,他们就不会发牢骚了。”谭在甡惭愧地说。
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,西段乡大力开展党员“蹲点调研、倾听牢骚”活动,乡领导带头,深入困难多、矛盾多、情况复杂的地方,面对面倾听群众“不满话”,实打实解决百姓“最盼事”。目前,该乡从群众牢骚话中征求到49条意见建议,确定32件群众的“牢骚事”,目前已办结18件。
生活中,一些领导干部不愿听牢骚话,主要是心虚不敢听:他们大多爱做表面文章,擅长弄虚作假,专搞“形象工程”和“政绩工程”,所以生怕被群众揭穿而坏了好事;再就是自负不想听:他们高高在上,自以为是,对群众不屑一顾,尽管决策失误、工作差错,依然我行我素,自感良好。
领导干部下基层走访调研,应多接近群众,倾听基层干部群众的呼声,为基层办几件实事。要真正把情况摸上来,不能光听当地干部讲,关键要让群众说话。听群众说话不仅要听那些赞扬的话、满意的话,更要注意听群众的不满。群众向领导干部发牢骚、说难处,是一种信任,是一种诉求,如果拒之门外,久而久之不仅会使许多真实的情况反映不上来,而且也会影响正确的决策。
群众牢骚意见越多的地方,往往是群众呼声越强烈的地方。如果我们领导干部把下基层当“作秀”,当作完成任务,不敢听真话,不愿意听真话,群众极为反感,自然牢骚满腹。深入基层开展群众工作,要多走羊肠岔道察实情,多走田埂小路沾泥土,善于和老百姓打成一片,听得到真实声音。要真心实意和群众交朋友,多讲乡土话,多掏心窝子,多看后院偏屋,耐下心来倾听群众诉求,敢于切中要害直面问题,千方百计帮老百姓解难题。要对群众心存敬畏,敢于让群众当考官,虚心接受群众批评,把群众的牢骚意见作为鞭策动力,不断完善工作方法,不断改进工作作风,切实维护群众利益。
领导干部下基层、搞调研的目的之一,就是为了发现、研究和解决问题,正所谓“问政于民知得失、问需于民知冷暖、问计于民知虚实”。为此,在基层调研时,要善于拉近与群众的心理距离,引导群众敞开心扉畅所欲言,使之说出真心话甚至是牢骚话,并从中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所需,找到我们的工作与群众期望的差距,从而有效地改进工作、解决问题,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