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日,昆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米线“禁裸令”,规定从10月15日起,米线无预包装、无标签标志的“身份证”禁止进入超市、商场、餐饮服务单位、食堂、标准化农贸市场制作、加工销售。“身份证”上有生产时间、厂家、监管电话等,可追溯每碗米线的信息。(8月6日人民网电)
近年来,食品安全一直备受“热捧”,其“出名”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“民以食为天”,更多的是受“毒奶粉”、“死猪火腿肠”、地沟油影响,人们心有余悸。正因如此,政府出重拳、花大力气规范食品市场,先后出台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》、《食品添加剂使用备案管理制度》等法律法规规范食品市场秩序,加大对食品安全监管力度,严格查处“黑作坊”“黑窝点”,但食品安全问题仍如冬月的雪花漫天飞舞,食品安全事故为何屡禁不止?
回顾近年来米线行业发生的“臭脚米线”、明矾添加剂超标等食品安全事件,虽然引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,但其中有较为突出的三个特点,一是食品加工、生产环节监管乏力,二是食品流通、销售环节漏了空子,三是金钱昧了良心的价值观念盛行,邪气压了正气。要想扭转乾坤,彻底扫除“黑企业”“黑商贩”,得对症下药,尤其在监管环节下几剂猛药,才能治疗食品安全顽疾,让公众吃得放心,过得舒心。
昆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米线“禁裸令”,弥补了米线市场的监管空白,为裸体米线穿上“新衣”。对百姓来说,这是一件好事。此举会为米线市场增添一道安全阀。从某种意义上看,也是抓住了解决我国当前食品安全这一棘手问题的“牛鼻子”。但食品安全治理任重而道远,制度的完善,监督体系的健全以及做“良心”生意的观念培养需要你、我、他共同出谋划策,还舌尖上健康、绿色、美味的中国。(文/文北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