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组织开展的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中,大余敢于动真碰硬,力戒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,办实事不搞花架子,解难题先啃“硬骨头”,以“实打实”的办事作风解决服务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的问题,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实惠。(9月11日《江西日报》)
大余县委常委班子查摆问题专题会议召开后,该县立即组织全县机关党员干部下到基层,集中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,重点帮助解决危旧土坯房改造、饮水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和工作中存在的困难。
有句老话叫“不打无准备之仗”,下基层也如此。党员干部“下基层”,首先要在下基层前,要做足“功课”,梳理一下老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有哪些。只有了解百姓关注的热点、难点问题,真心为百姓排忧解难,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。
由此可见,党员干部“下基层”在“接地气”的同时,党员干部就是要真诚倾听群众呼声,真实反映群众愿望,真情关心群众疾苦,把握好群众最不满意、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,集中力量办一些群众迫切希望办的实事,为群众所办的实事要越实在越好,群众的困难解决得越彻底越好,这是“下基层”的题中之义。
“下基层”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,不是蜻蜓点水式的“一哄而起”,不是暴风骤雨式的“群众运动”,也不是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”式的被动应付。 因此,在“走基层”活动中,还要注重建立健全走基层、察民情长效机制,要确保长期坚持结对联系群众,并针对各级党员干部制定结对联系群众的具体要求,强化长效考核机制约束,如此“走基层”才不会“一阵风”就过去。
总之,党员干部“下基层”,要注意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,下基层不是一味跟群众聊一聊家长里短、送点慰问品和慰问金就了事,重要的是及时解决群众所反映的实际问题,在思想上尊重群众、感情上贴近群众、工作上依靠群众,从而真正做到了解民情民意、破解发展难题、化解社会矛盾,只有将群众的难题解决了,才能与群众产生一种互动,才能真正赢得民心,赢得群众的信任,做到真正地走下去。
| ||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