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过去用水是‘靠天吃饭’,洗衣做饭常常发愁。现在龙头一拧,自来水就哗哗流。”日前,谈起“我为群众办件事”活动,村民屈克梅表示“一百个满意”。(2014年8月6日《人民日报》)
为使群众路线立竿见影,见成效,深入人心,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,自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,湖北宜昌市在农村以“我为群众办件事”、在城市社区以党员“帮你”工作室为载体,从群众身边小事做起,回应群众关切,畅通联系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在以往大部分时间中,一些领导干部“窝”在办公室中,“趴”在办公桌上,以此来为群众办事,老百姓不主动上门,他们也就不会“下地”,对群众的疾苦和困难了解相当少,造成老百姓对领导干部相当不满,积怨颇深,这样的干部作风也常常被媒体、网络“调侃”,干群党群关系始终隔着一层膜。
深入基层、联系群众,大多数党员干部都能够做到,关键是看能做到什么程度,能不能确实切实改掉身上的“官气”,多接“地气”!
我们的党员干部下基层联系群众,不仅要身到,更要心到。要以心换心,真正放下姿态、俯下身子,体恤群众、关心群众,切实拉近与群众的距离。党员干部进村入户,就应该多临时停车,多不请自来,多走泥泞的路,多进漏雨的屋,尝尝群众锅里的饭,品品群众碗里的水,切实体恤群众疾苦,在此过程中,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,倾听群众心声,发现并解决群众面临的问题,真正为民办事,办实事,让权力真正做到为民所用。
所以“干部沉到村湾”应成为常态,因为这正是民之所需、民之所盼、民之所望!